“计算+AI”赋能科技创新高峰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1-18浏览次数:136


116日,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在沪顺利举办计算+AI”赋能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正式成立了战略咨询委员会。各界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计算+AI”学科交叉下的技术创新、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共绘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创新生态的美好蓝图,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致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出席,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宣读高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名单。四位领导共同启动“计算+AI”产学研创新生态基地。

 

 

吴清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产业链供应链初具规模,重大基础理论攻关蓄势待发。期待市校双方以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为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极强的头雁效应,在前沿技术攻关上下更大功夫,勇闯“计算+AI”基础理论无人区。在产业价值赋能上下更大功夫,让更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在创新动能融合上下更大功夫,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增效,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力量。

 

 

吴朝晖表示,以智能化为表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机器革命叠加推进,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迭代跃升,更加需要新型市校、企校合作发挥跨界合作的放大效应、范式融合的赋能效果和体系协同的增强效能,助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面向未来,要用好“计算+”的东风,矢志实现前沿突破。做好组织+”的文章,广泛凝聚创新合力。讲好上海+”的故事,加快提升创新能级,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科技创新助力民族复兴的精彩篇章。

 

“计算+AI”产学研创新生态基地启动仪式

 

随后,陈鸣波副秘书长和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为“计算+AI”前沿研究基地揭牌。

 

“计算+AI”前沿研究基地揭牌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和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叶桂方为“计算+金融创新实验室揭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晔和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校友总会秘书长胡炜为“计算+生物创新实验室揭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和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周如鸿为“计算+工程创新实验室揭牌。

 

“计算+”创新实验室揭牌

 

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云鹤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院士发来视频致辞,祝贺高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期待将来与各位院士专家一起为高研院出谋划策。

 

 


在主旨报告环节,陈纯院士、王建宇院士、陈杰院士和李颉院士,分别作了题为《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技术》《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任务和发展》《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前沿与应用》《边缘智能赋能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反响热烈。

 

 

陈纯院士围绕流立方的理论框架、技术方案的广泛应用,介绍了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技术。他说,信息空间用批式+流式数据表达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事件活动,当每一个数据都带有了时间窗口,就变成了时序数据,这是做好计算+’的重要基础

 

 

王建宇院士则从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谈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分享了未来量子通讯的关键任务。他从量子唯一性和不可克隆角度介绍了量子密钥在传递过程中的特殊安全性,并着重介绍了“墨子号”首次实现神奇的超越1200公里的量子纠缠。

 

 

陈杰院士从背景和现状、优化与控制等方面介绍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前沿与应用。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和抓手就是无人系统,具体而言就是以前沿技术交叉的融合发展作为基础,实现自主自治与协同,并完成系列复杂任务。“从社会发展形态来看,数据是生产力,互联网不仅仅是架构决定了各种各样的分层次,很多边缘也可以利用。”

 

 

李颉院士从边缘智能赋能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方面带来了他的研究与探索。他指出边缘智能可以让整个网络变成了一个全网的智能化网络,每个节点它都是一个智能节点,每个节点以后会做出自主协同和自我感知,数据感知后进行分析、协同与执行,执行中可再反馈。这就像我们的社会一样,每个人可以做出相对的协同,在整个网络形态上来讲,也会趋于这样一个大致的环境。

 

当天还举行了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首批重大科研项目入驻、院企合作签约等仪式。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同日成立,并发布人工智能微专业。


首批重大科研项目入驻仪式

 

院企合作签约仪式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成立仪式

 

上海市和浙江大学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代表、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高校代表,以及全球浙商总会、合作企业和各界校友代表参加上述活动。

 

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将围绕“计算+”的基础理论、模型算力、学科交叉下场景应用功能布局,致力于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尖兵、集聚一流创新人才的平台、服务辐射区域发展的标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参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上海高地,助推上海市加快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

 

新闻+

 

●“计算+AI”产学研创新生态基地

基于学科范式变革与应用场景创新涌现的大批领先原创成果,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致力于打造全球最佳的计算+AI”产学研创新生态基地。

 

●“计算+AI”前沿研究基地

通过从大数据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和服务的计算范式,深入计算+AI的理论、模型与系统研究与架构,将努力建成全球领先的计算+”学科汇聚平台与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及人工智能微专业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下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邀请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打造人工智能微专业。

 

人工智能微专业将首先在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组织下面向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学生开放。

 

华东五校教学协同中心通过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形式运行人工智能微专业,这一模式创新面向长三角高等教育深度合作形式,保证微专业课程的高质量与高水平,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力量,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范式革命中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


  

(部分图文来源:浙江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