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AI+X微专业4月9日正式开班,潘云鹤院士开讲第一课!

来源:人民网发布时间:2021-04-10浏览次数:255

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所具有的辐射效应、放大效应和溢出效应,使其具备增强任何领域技术的潜力,成为类似于内燃机或电力的一种“使能”技术,而AI技术的下一步突破将来自多学科交叉内禀,形成创新之源、创新之力,最终赋能社会。

2021年1月16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联合华为、百度和商汤在上海正式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发布了创新性人工智能人才培育项目——AI+X微专业,以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建设为目标,探索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人工智能一流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了面向长三角高等教育深度合作的模式,保证了课程的高质量与高水平,从提高学习质量角度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学习革命,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力量。

2021年3月,AI+X微专业正式启动招生,首批招生对象面向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六校非人工智能、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校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录取了30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成为AI+X微专业第一批学员。

打破高校、院系、专业学科壁垒,联动校企力量,汇聚一流的高校学者与产业专家共同开设课程, AI+X微专业正在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的育人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和人工智能生态(AI ecosystem)建设,在长三角融合的磅礴画卷中奏响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的华丽乐章。

AI+X微专业的设立意义重大,集中了各校一大批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共建共选、学分互认、证书共签和SPOC课程的形式,真正实现了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教学与管理,使各个交叉领域高校生能够更为灵活、高效地学习和了解人工智能基本知识体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理论,提升人工智能实践应用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组长潘云鹤担任AI+X微专业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对AI+X微专业提出殷切希望,还亲笔题字赋予:“发扬人工智能引领效应,培育学科交融创新人才!”的理念。

2021年4月9日晚上19:00,AI+X微专业第一期正式开班。潘云鹤院士作为AI+X第一课开讲嘉宾,为300名同学带来了《人工智能走向2.0》的主题分享。作为中国人工智能2.0核心理念的重要推动者,潘云鹤院士在讲座中高屋建瓴地解读了人工智能60年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挑战,说明了国家人工智能2.0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期目标:“从如何让计算变得更聪明,转向如何让计算机变得更聪明,并且计算机和人加起来形成一个更聪明的智能系统”。最后,潘云鹤院士寄语AI+X微专业2021春季班的同学:“要成为新一代的AI创新英雄,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据悉,AI+X微专业所设课程将在2021年起陆续推出,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头部高校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优秀教师及来自华为、百度、商汤等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界专家组成豪华师资阵容。

AI+X微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包含主干课程学习及线下实践活动两大部分,其中主干课程内容体系又包括前置课程、基础类课程、模块类课程、算法实践类课程、交叉选修类课程五大类。第一期将首先开出前置课程,基础类课程及算法实践类课程,参与开课的专家有来自浙江大学的吴飞教授、翁恺教授,复旦大学的邱锡鹏教授,华为海思昇腾CANN技术专家谭涛老师,百度杰出架构师,飞桨产品负责人毕然老师、商汤联合创始人林达华老师等20余位老师,将开展为期十二周的线教学。AI+X微专业还将在每年暑期组织学习者参与暑期实训活动,邀请来自高校及产业界知名专家组成师资力量,围绕科技创新与实践落地开展主题实训教学。后续,AI+X微专业也将逐步探索向其他高校、行业和社会开放,覆盖更多学习者。

早在2020年6月,潘云鹤院士就作为通讯作者,与其他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在《自然》子刊《机器智能》发表题为《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文章,全景扫描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指出大力培养人工智能本土一流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下人工智能理论突破、规范人工智能伦理以及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是今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科技发展的规律来看,重大科技问题的新突破、新理论乃至新学科的创生,常常是不同学科理论交叉融合的结果。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推动了链式创新,利用不同学科之间依存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实现科学的整体化。

 自小有内涵,自大可交叉。AI+X微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正在顺应科学发展的主流,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壁垒,通过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的交叉,构建新型学科交叉体系。这一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厘清不同学科之间依存的内在逻辑关系,掌握不同学科理论的融合和渗透,提升科学视野。


(责编:赵竹青、吕骞)

原文:http://scitech.people.com.cn.newn.nl/n1/c41163-31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