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IMFTF国际多相流技术论坛特邀报告会

来源:上海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10-11浏览次数:32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中国颗粒学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22107日共同主办The International Multiphase Flow Technology Forum (IMFTF) 国际多相流技术系列论坛第11场特邀报告会,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罗坤教授担任论坛主持。



论坛于202210719点(北京时间)开始,周如鸿院长代表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致开幕词。本次论坛邀请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助理教授邵长孝和南卡罗来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学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机械工程系副教授Yue(Stanley) Ling,两位研究人员围绕复杂气液两相流动和雾化的高精度数值模拟国际学术前沿,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分享了自身的研究经验,并耐心解答了观众的提问。



邵长孝博士做了题为“Atomization and evaporation simulations: high-fidelity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雾化和蒸发过程广泛存在于各种工程应用,在喷雾燃烧中,雾化和蒸发过程决定了所产生的液滴的特性,影响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雾化和蒸发过程涉及液体的破碎和聚并,以及界面的质量和热量传递。近年来,算法和算力的发展为高精度数值模拟雾化和蒸发过程,并阐释其物理机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邵长孝重点介绍了所发展的高保真界面捕捉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研究旋流雾化及均匀各向同性液滴湍流等过程。



Stanley Ling博士的报告题为“High-fidelity simulation of airblast atomization of a planar liquid jet assisted by a co-flowing turbulent gas stream。喷雾被广泛应用于喷气式发动机的液体燃料喷射等设备,液滴的大小及分布对改善喷雾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Ling博士开展了射流雾化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并阐明了喷雾形成的物理基础。当平行的气体和液体流在喷嘴出口处相遇时,两者的速度差可引发剪切纵向不稳定性。在绝对不稳定性下,最不稳定的模式决定了喷射界面上形成的纵向波的频率和波长。此外,由纵向剪切不稳定引起的垂直界面运动可引发横向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性,进而出现横向调制,导致界面波由准2D变成3D。尽管出现扰动,主导频率和空间增长率都随气体入口湍流的增加而增加。


Ling博士在线性稳定性分析中采用湍流粘性模型来研究入口气体湍流强度对最不稳定模式的影响,发现由于横向不稳定性与纵向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主导横向波数也随入口气体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基于RT理论的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



此次论坛由中国颗粒学会、科研云等众多平台同步直播,累计3.2万多人实时在线参与。



今日编辑: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