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主编谈》系列专题线上论坛圆满成功

来源:上海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12-27浏览次数:10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的组织建设和统编工作,创新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指导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教育部人工智能专业(AI+X)虚拟教研室、教育部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虚拟教研室、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智云实验室联合承办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主编谈”系列专题线上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第三期于20221119日成功举办,全网累计25余万人次观看了论坛直播。



本期论坛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秦兵教授、北京大学刘家瑛教授、天津大学王龙标教授对《自然语言处理》《AI引论之视觉实践课初探》《语音信息处理理论与实践》三本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系列教材进行解读,浙江大学吴飞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秦兵教授以“《自然语言处理》教材建设”为主题进行分享。首先,秦兵教授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在人工智能中战略地位及研究范式变迁,凸显了《自然语言处理》教材编写的重要意义。对自然语言处理的概念及日常使用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进行介绍。随后,秦兵教授围绕《自然语言处理》的教材选题特色、主编团队、教材结构以及十六章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秦兵教授展望了自然语言处理面临的挑战与趋势,以“自然语言处理,让机器更懂这个世界!”为结语,结束了本次分享。



北京大学的刘家瑛老师以《人工智能引论——视觉实践课初探》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围绕四个困惑展开介绍其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丰富实践经验与教材编写背景历程。针对人工智能引发的教材建设热潮,刘家瑛老师分析了学生科研需求与高校本科生课程设置,指出学生对人工智能拥有极大兴趣,与学生在大一大二科研实践中的茫然间的gap,人工智能课程与教材建设非常必要和重要。然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存在课程繁杂,老师与学生一样没有头绪,时间分布不合理、课程同质化、内容重复度高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刘家瑛老师指出打造人工智能引论课程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既要是基础性必修课程,又要具备理论性强、知识面广、时间要求高的特点。为此,刘家瑛和北大信息学院交叉学科的老师尝试了课程改革,例如课程轮讲、大小班结合、下沉课程到低年级等教学方式,并不断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安排、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作业进行设计和迭代,强调课程的实践性。这样的实践经历与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的组织建设和统编工作进行了完美的碰撞,产生出了“人工智能引论——视觉实践课初探”这一本理论与实践并重教材。


此外,刘家瑛老师进一步介绍了自己开设 “视觉艺术与计算机美学”的研究生计算美学课程并凝炼了自己在人工智能视觉领域教育教学的整体观点。



天津大学的王龙标教授从教材建设背景、教材建设理念、教材内容和课程建设实践四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语音信息处理理论与实践》教材建设解读与分享。王龙标教授介绍并分析了现有语音信息处理教材的优劣,指出本领域教材建设的交叉性与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将教材建设目标理念定为适合不同类型学校、专业的语音信息处理方向人才,以本科生为主,夯实语音信息处理的机理与理论,体现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前沿。


随后王龙标教授介绍了教材适用对象、教材特色(包括系统性地阐述语音信息处理的科学原理及工程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多学科交叉特色)。在教材建设内容方面,王龙标教授对教材编委、整体内容以及八章教材框架进行介绍,并展示了课程视频资源及其建设情况。


最后,王龙标教授介绍了天津大学目前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与研究生选修课的课程开设情况、课程信息与课程内容,展示了代表性的实践结果。


人工智能、教育先行。《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主编谈》系列专题线上论坛会继续邀请系列教材主编分享前沿技术观点、教材体系内容、教学课程资源、人才培养实践等精彩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