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主编谈》系列专题线上论坛圆满成功

来源:上海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12-27浏览次数:10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的组织建设和统编工作,创新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指导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教育部人工智能专业(AI+X)虚拟教研室、教育部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虚拟教研室、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智云实验室联合承办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主编谈”系列专题线上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第四期于20221210日成功举办,全网累计22余万人次观看了论坛直播。



本期论坛邀请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浙江大学郑小林教授、天津大学韩亚洪教授、浙江大学吴超教授以及微软公司胡晓武工程师,对《本科人才培养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金融智能理论与实践》《媒体计算》《数据生态: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与《智能之门》五本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系列教材进行解读,浙江大学吴飞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以“提高课程的教学站位”为主题进行分享,强调课程教学要摆脱“三个为本” ,真正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以强化其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要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以提高效率、提高水平。首先,蒋宗礼教授介绍了对当前形势的基本认识。认为,当下我们要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培养人才,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高等教育面临的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教育的基础性和探索与创造的未来性这两对基本矛盾并没有变化。在“变”与“不变”的情况下,必须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所以,要积极迎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科学高效培养人才,那就是要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向科学要效率、要质量、要水平,特别是要在课程教学上给予落实。按照此要求,蒋宗礼教授指出,要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规划(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课程教学,并进行教学结果的有效评价。他梳理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以及结果评价的逻辑关系,并指出课程教学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选择恰当的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典型的本学科问题求解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强烈意识、追求和责任感。


蒋宗礼教授认为要设计恰当的课程目标并瞄准课程目标大力开展研究型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研究、探索的场所,做到教师在对问题的研究中教,学生在对未知的探索中学,引导学生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去解决问题,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培养。同时要引导学生读书,特别是读经典。最后蒋宗礼教授以《本科人才培养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一书的大纲为结尾,为大家提供更具体的参考资料。



浙江大学的郑小林教授以“金融智能: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围绕金融智能背景、教材特色、教材内容以及相关课程实践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郑小林教授以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为始,介绍了人工智能从计算智能向认知智能的发展方向。金融科技也经历了金融电子化FinTech1.0, 互联网金融FinTech2.0,到当下以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服务等为基础设施(FinTech Infrastructure)的智能金融FinTech 3.0的发展。金融智能的定义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重要驱动力、以区块链和隐私保护为安全保障,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设施,在新兴技术的推动下不断进行金融业务革新的进程。


郑小林教授在此定义下,回顾了我国对金融科技的规划与政策,提出了金融科技4.0(即以数据为基础的机器认知时代),指出了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的头雁作用。在此背景下,《金融智能:理论与实践》教材应运而生,以理论和实践结合,实验配套完善为特色,注重与真实场景相结合,利用理论解决金融智能中的实践问题。


郑小林教授进一步对教材的适用对象、教学目标、育人目标、教材提纲(理论-应用-监管)进行详细介绍。该教材在浙江大学高年级本科生课程“金融科技概论”中已经进行教学实践,并且明年已经准备开设“金融智能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生课程,郑小林教授展示了该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科研实践进行举例介绍。最后,郑小林教授对金融智能治理和金融智能伦理两个主题进行了展望。



天津大学的韩亚洪教授对《媒体计算》这一教材进行了介绍。首先韩亚洪教授介绍了多媒体检索与语义鸿沟的背景,从而引出从多媒体到跨媒体的主题。随后韩亚洪教授介绍了《媒体计算》教材的教材目标,包括教材的适用对象、教学目标等;对八章的教材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韩亚洪教授以天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媒体计算》《媒体计算基础》两门选修课为案例,介绍了教材应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



浙江大学的吴超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据生态”为题进行了分享。吴超教授指出,随着AI等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日益普遍的应用,数据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然而目前仍缺乏一个完整、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支持数据生态。为此,本书的目的是确定一套数据生态的精确性、公平性、支持数据经济生态长期发展的基本规则。


《数据生态:人工之智能与区块链》一书主要回答了四个核心问题,即数据是什么、数据有什么价值、数据如何流通以及数据对社会的影响。基于此写作框架,吴超教授回顾了现有定价方法与挑战、方法主要思想以及数据链条的定义,介绍了贡献度划分和所有权整合的相关概念,从现存问题、应用以及未来工作是哪方面,展望了数的应用与未来。



最后微软公司的胡晓武工程师,以“学习‘深度学习’知识的痛点及解决办法”为主题,对《智能之门》一书进行了介绍。该书结构包括九步学习法,即基本概念、线性回归、线性分类、非线性回归、非线性分类、模型推理、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


胡晓武工程师首先从宏观介绍了全书的规模、PPT和代码教学资源、代码与章节对应情况。随后,胡晓武工程师以与高校教师和学生交流后得到的深度学习的痛点为起点,针对这些痛点与其带来的结果,依次讲述了本教材设计与撰写中是如何解决这些痛点的。最后,胡晓武工程师分享了《智能之门》一书的辅助网络学习资源以及微信交流群,以期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教育先行。《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主编谈》系列专题线上论坛会继续邀请系列教材主编分享前沿技术观点、教材体系内容、教学课程资源、人才培养实践等精彩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