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学术沙龙 第13期 | 姚军

来源:上海高等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3-31浏览次数:10

 “计算+”学术沙龙

“计算+”为特征的智能化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算法、算力在信息、生命、物质等学科领域的渗透式运用,正在加快构建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数字信息世界的四元空间。


 “计算+”学术沙龙活动,将立足人工智能,聚焦生物、工程、金融等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深入浅出、沉浸式互动的方式共享前沿动态,洞悉产业观点,共同探索“计算+”领域的奥秘。


第十三期主讲嘉宾 


Jun Yao  姚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本期主题

非圆形管道多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北京时间2023330日,“计算+”学术沙龙第十三期正式开讲,姚军教授担任本次主讲嘉宾,为大家带来题为“非圆形管道多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学术讲座。沙龙由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计算+工程实验室刘凯博士主持,副院长罗坤教授及科研人员现场参加,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科研人员线上参加。



非圆形管道多相湍流独特的湍流二次流-拟序结构特征,以及其综合效应使其内部粘性颗粒凝聚-破裂动力学过程比普通管流更加复杂,是当前国际上的前沿研究难题。在讲座中,姚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如何解决多分散颗粒体系颗粒团聚机制不清晰,多尺度湍流结构-粘性颗粒凝聚过程耦合机制缺乏等关键问题。姚教授介绍说,利用双向和四向耦合算法等高性能数值计算技术可分析多尺度颗粒调制作用下非圆形管湍流不同区域内的瞬时湍流结构和平均二次流特征,推导出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在此基础上,姚教授分享了颗粒碰撞—颗粒调制—湍流拟序结构—二次流综合效应下多分散颗粒体系中的颗粒团聚规律,并介绍了各向异性湍流应力作用下颗粒凝聚-破裂动力学模型。这些研究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揭示了方管湍流中大尺度二次流结构、湍流相干结构对颗粒分离和聚集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从更深层次揭示了方管颗粒两相湍流中二次流、湍流相干结构、粒子间碰撞效应与颗粒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姚教授的讲座激发了观众们的兴趣,观众们通过现场和在线方式积极提问,姚教授依次详细解答了所有问题,并和观众们进行了学术讨论,观众们受益匪浅。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延续了计算+沙龙严谨热烈的学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