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计算+农业食品”方向年度评审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本场会议共有四个项目参加评审,繁星科学基金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董事会高级战略顾问Raoul Bino线上参会并担任评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兼农业试验站站长喻景权等出席会议,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及各项目组相关代表列席。
会上,刘东红教授团队、喻景权教授团队、吴殿星教授团队和周景文教授团队等四个项目组代表分别从项目的研究进展、实验数据、最新成果和下一阶段规划等方面,就上一年度项目的有关情况向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答辩环节中,万建民院士和Raoul Bino教授对各汇报项目进行了逐一点评,就项目的技术难度、安全风险、市场化的时间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提问、讨论和交流,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进展与成果,并对项目未来的研究和进一步突破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此次繁星科学基金“计算+农业食品”方向评审会上的各个项目均取得了积极进展,繁星科学基金将继续紧密关注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推动科研项目的深入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加速落地,为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
刘东红教授团队
通过转录组测序手段,从大量的信号通路中筛选出Notch和TGF-β信号通路,提供一种可以同时抑制Notch和TGF-β信号通路的鱼成肌细胞分化培养基,以促进成肌细胞高效分化为肌管。基于上述培养基,项目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并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认定其技术达到国际同领域先进水平。这项新技术为其他经济动物的细胞培养获取优质蛋白提供新的思路,在解决可持续肉类供应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富含番茄红素及褪黑素类功能性番茄创制与健康效应评估》
喻景权教授团队
项目摸清现有番茄种质资源营养品质与基因资源的“家底”,建设番茄种质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创建营养物质代谢相关突变体库;挖掘了番茄红素、褪黑素、5-羟色胺等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研发番茄种质创新新技术,构建功能强化型番茄新材料8种。另外,建立摄食情绪情感研究模型等3个番茄健康效应评价模型,为番茄功能性成分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WT 新种质
《功能性马铃薯设计育种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吴殿星教授团队
项目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诱变技术及杂交聚合育种技术选育富含抗性淀粉、花青素及锌等功能性马铃薯新品种6个(浙大抗粉薯、浙大双抗粉薯、浙大紫抗粉薯、浙大锌薯、浙大紫锌薯、浙大薯1号),适宜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及婴幼儿益智主食及功能产品开发。为规范市场开发,牵头制订团体标准2个(《鲜食型高抗性淀粉马铃薯检测方法及含量标准》、《加工型高抗性淀粉马铃薯》),已分别于2022年7月1日和2023年5月15日颁布实施。
《整合肌肉与脂肪组织的细胞培养猪肉高效制造》
周景文教授团队
项目完成细胞培养五花肉制备关键技术并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推动细胞培养肉产品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的确认,牵头成立细胞培养肉法规工作小组,撰写《细胞培养肉生产工艺和安全性调研报告》和《细胞培养肉的科学意见和管理建议》并提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家卫健委,推动细胞培养肉监管体系的建立。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
2021年3月,繁星公益基金携手浙江大学设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共同致力于计算与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交叉领域的前沿科学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探索。基金以“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和“先进计算”3个创新实验室为载体,支持科研团队开展前沿的、具有突破性的科学研究项目,旨在取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创造社会价值。